侯迁闸,李化龙《侯迁闸》全文免费阅读,侯迁闸,李化龙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小说:侯迁闸 小说:历史-无金手指 作者:山东朱瑾洁 简介:《侯迁闸》将故事背景放在京杭大运河中河台儿庄段。《侯迁闸》通过根植于齐鲁文化,融合吸纳南北文化、中外文化,形成了诚信、仁义、包容、开放、多元的鲁风运河文化特质。这部长篇小说切入角度独特,恰当地选取地方相关史料,真实生动地再现抗日战争时期,军民联合抗战的英勇事迹。小说成功塑造了侯三、朱三爷、纪华、郭子化、陈玉涛、褚思惠等英雄人物群体形象,情...

小说:侯迁闸 小说:历史-无金手指 作者:山东 朱瑾洁 简介:《侯迁闸》将故事背景放在京杭大运河中河台儿庄段。《侯迁闸》通过根植于齐鲁文化,融合吸纳南北文化、中外文化,形成了诚信、仁义、包容、开放、多元的鲁风运河文化特质。这部长篇小说切入角度独特,恰当地选取地方相关史料,真实生动地再现抗日战争时期,军民联合抗战的英勇事迹。小说成功塑造了侯三、朱三爷、纪华、郭子化、陈玉涛、褚思惠等英雄人物群体形象,情节曲折,矛盾交织,引人入胜。 角色:侯迁闸,李化龙 侯迁闸

《侯迁闸》第2章 序曲 阳和起蛰之二 开天辟地免费阅读

N.2开天辟地

曾记否?远古时期,数条东西走向的河流横亘祖国东部地区,割裂着南北交通,也严重影响了各流域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政治上的统一。怎么办?人类生存下来的本源就是存疑、探疑、解疑的过程,问题的关键不是存在的本身,而是问题被发现后的探究过程,一旦付诸实际,解决的办法自然就找到了,咋解决呢?这好办,修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呗,可多少年过去了,何时修,怎么凿,古人头脑里一直没有中断探索的念想,不断地去思考和实践。

据史料记载: 最早的大运河段,当推春秋末期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出现于江南平原上的胥河,是由吴王用伍子胥之谋伐楚,为运兵运粮而开挖的。公元前486年,位于东南吴国的国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向北扩张势力,引长江水经瓜洲(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北入淮河。这条联系江、淮的运河,从瓜洲到末口(今淮安附近),当时称为邗沟,长约150公里。这条运河就是京杭大运河的起源,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随后,历经秦、汉、魏、晋和南北朝等等时间的磨合,宽阔的河道又不断向空间延伸,运河变长了,承载着时空的厚重,润泽着环境的恬适,运河两岸的黎民百姓安居乐业。

隋朝时期。公元六世纪末到七世纪初,大体在邗沟的基础上拓宽、裁直,形成大运河的中段,取名曰山阳渎。在长江以南,完成了江南运河,这是大运河的南段。实际上,江南运河的雏形已经存在,并且早就用于漕运。“漕”是利用水路运送漕米到集中地点的意思。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利用水道(河道或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当时的封建王朝,向农户征收地租和田赋,在很长时期内,征收的都是实物,而王朝又大都建都在西北和北方,要把征收的粮食调运到京城,这可不是简单的事,这又是一个怎么办的问题。古人们又经一番思考和探究,随后,漕运应运而生,漕运用的船,叫做漕船,漕船载运的粮、米,叫做漕粮、漕米。驾驶漕船的军队和民工,叫做漕军、漕丁和漕夫,专管漕运的官叫漕官。远在秦汉时代,我国史书就已经有了关于漕运的记载,到了隋朝,漕运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时间上溯到公元605年,为开凿通济渠和永济渠,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是在洛阳附近引黄河的水,行向东南,进入汴水(今已湮塞),沟通黄、淮两大河流的水运。通济渠又叫御河,是黄河、汴水和淮河三条河流水路沟通的开始。隋朝的都城是长安,所以当时的漕运路线是:沿江南运河到京口(今镇江)渡长江,再顺山阳渎北上,进而转入通济渠,逆黄河、渭河向上,最后抵达长安。黄河以北开凿的永济渠,是利用沁水、淇水、卫河等河为水源,引水通航,在天津西北利用芦沟(永定河),直达涿郡(今北京)的运河。晚唐诗人皮日休曾写诗一首以为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至元代,移都大都(今北京),为漕粮方便,重新开凿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已成为历史必然选择。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发动民工,打通了山东境内的会通河,把运河改为直线形,尔后,又把运河从通州延长25公里,直通北京城里的积水潭,航程大大缩短,基本形成了现在京杭大运河的线路。

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暴雨连降,黄河水一泻千里,下流200多里汪洋似海。当时总理河道的舒应龙于微山湖畔韩庄镇向东开渠,引湖水注入峄县境内水容量最大的泇河。但因泇河的河漕宽窄不等,深浅各异,不能行船。公元1599年,黄河大决口,徐州、吕梁等地的运河航道淤塞、干涸,洪水四溢。都御史刘东星奉命治理,他在泇河原来的河漕上按统一标准加宽加深,两年的苦功,掘通了泇河航道,达到行舟的水平。当年,运河主航线有十分之三的船只改从泇河运行。公元1603年,黄河再次决口。都御史李化龙大规模扩充泇河,东从台儿庄至邳州直河口,共260里,接入运河主航道,黄河之水成为黄金水道的主流,造福两岸黎民百姓。《明史·河渠志》云:“与台家庄、侯家湾、梁城诸处皆山岗高阜,多砂礓、石块,极难为工。”又云:“出梁城、万庄、台庄等地,下至邳州直河口入黄河,开浚二百六十里,并建韩庄、德胜、张庄、万年、丁庙、顿庄、侯迁、台庄”八座斗门式船闸。明史所记载的侯家湾、侯迁皆为本书中叙述的侯迁闸所在地。每闸之间开挖小河贯通,因其委婉曲折恰如天上的半月镶嵌大运河畔,人们便称这个小河为月河。月河载入史册,也造就了台儿庄的辉煌,名号贯通南北大运河,响彻全世界。而横亘运河之边的侯迁闸亦在其中,和台儿庄共享着辉煌。

千百年来,纵横几千里长的洼地一直没有喘息的空隙,这块淤积厚德,福泽后人的古老土地,也曾是历代有作为的帝王将相一展宏图的地方,既为私念,也为霸业,更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在这桀骜难驯、瞬息万变的滔滔河流中,也曾演绎着亘古不变的信念与执着。

是呀,一锨黄土掩盖一脸泪。几多争雄,几多逞能,天灾人祸,百姓生灵涂炭,即便短暂的掩口残喘,又是劳役频繁,人都是为啥活,又是怎么挺过来的?侯迁闸一代接一代生息繁衍,一时一刻没有停歇,既为上世祖先,更为闸后的发展,期间的故事,一代接着一代上演,多少年过去了,大有说道,最起码,河里的鱼没少,河边的草没枯,闸背上的侯迁闸人还是那么活泛,这可是块“风水宝地”。

>>>点此阅读《侯迁闸》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