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缥缈录》小说最新章节目录,牧牛君全文免费阅读

小说:三界缥缈录 小说:玄幻-脑洞 作者:牧牛君 简介:在那场动乱发生多年以后,有人曾问:“为什么斗战胜佛宁愿打碎金身变成一块石头,也要闯入这场天地大劫行伐天之举?”:“谁知道呢,当年金蝉子贵为如来二弟子也是毅然决然下了莲台。《三界缥缈录》改写西游,前期晦涩非爽文,精彩在一百章以后。金蝉子五人东去会经历什么?人族能否重回三皇五帝时期的巅峰?三界六道在天地大劫的动荡下,是怎么样的风谲云诡?请看《三界...

灵山清晨的半山腰半空一道接一道人影坐着灵宠、祥云,或者驱使法器与飞剑,往山巅上大雷音寺赶去。

他们都是今天特意从十方洞天福地,三界六道赶来听如来佛法,希望凭借这次机缘,修行能有精进。

过往也有修行之人听其他大能传经讲法,原地开悟顿悟被收入门下的更是不在少数。

上空的人也有发现,在半山腰一条石阶小路上有五道身影登山而上,脚步却不急不躁。空中的仙人修士只是往下瞅了一眼就不免有些嗤之以鼻。

此等盛会人人巴不得都能早些到,然后尽量有个靠前听讲的席位,被佛门哪位大能看上收入门中是最好不过了好,倘若没有前者的福分,退其次在这场盛会中多结交些同道修士也是可以的。

两者都可以让自己在修行一路上走的顺坦些。

但山路山这五人显然没有这样的想法,相反像是来游山玩水的。

在他们眼中这几人给他们的感觉像是全然不知道自己是身处怎样的一方福地,就像乞丐进了皇城不知其中暗流涛涛。

所以上空腾云路过的修士也没有一个人人会浪费时间特意去结交在他们眼中是完全不可理喻的五位。

修行之路一直如此,天道茫茫今日你不尽心修行,努力寻找机缘让自己的道行更加精进,明日就会有人抢在你前面成圣成祖,开宗立派,得享十方香火供奉。

以至于在下次天地大劫来临之时能多些手段来躲避其中无法预知的杀机。因此还有人笑说“:什么狗屁天地大劫,就是赤裸裸的打劫,打劫!天地打劫!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养猪养几万年,跳不出猪圈的都要被宰:”

五人正是先前被金顶大仙阻拦在山脚下的唐玄奘一行人,唐玄奘之名原本只是他几世修行时的俗名,所以少有人知,只是因为他与金顶大仙有着莫深的故交一直以道友相称。

很少有像今日先前那样急了眼直接叫他名字而不是法号。

跟随在唐玄奘身后的第一位是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敖烈。

敖烈传闻是佛门中最有希望接任长居在三十三天忉利天宫帝释天所掌管的八部天龙众,八部天龙众在佛国中执掌法纪护卫的职能。

其中敖烈原本是妖族西海龙王敖润膝下三太子。

只因为后来西海龙宫起了一场诡异的大火将整个西海海水烧干了半丈,西海龙宫太子不知所踪,后再出现的时候已经皈依佛教。

并且得帝释天另眼相看收为亲传弟子入八部天龙任职,并且帝释天还曾亲口于众佛说此子是将来最有希望成为八部天龙新首,接任他的位置执掌八部天龙担当护卫佛国重责的不二人选。

第二位是南无金身罗汉菩萨。

据记载四大部洲中有一条河,被人唤作流沙河,有得道僧人常年在河中的洞府内修行闭关不出。

可有一天洞府却风云大作得道高僧成了邪僧,数百年内连吃九人,而且年年方圆百里皆有洪灾,河中鱼虾绝迹,河中龙王也被他斩杀,平日这流沙河更是无船能渡,无人敢靠近,成为了一条没有一丝生气的冥河。

到了在他要吃到第十人的时候,天庭降下法旨到大雷音寺,命如来即刻遣人去了凡间流沙河地界斩杀妖孽,大雷音寺当日领了旨意随即派人前来降拿他。

双方可在流沙河水中大战了四十九天,十七罗汉未能拿得下他反而这邪僧依靠流沙河和河中阵法让众罗汉不敌他。最终还是菩萨前来将他引出水面才将他擒住,押往灵山听候如来发落。

后不知为何恢复神智皈依在大雷音寺,成为第十八位罗汉。后又修为猛进征得菩萨果位,更是在征得菩萨果位的天劫中练成佛陀才可能有的金身,虽然金身只有两丈却是震惊三界。

后如来封他为南无金身罗汉菩萨,名悟净。

并且为为佛国五百罗汉之首。

跟在玄奘身边的第三位原本是斗母元君的座下七大坐骑之首——混元金猪。

斗母元君是北斗众星之尊,上可领三十六天罡,下可令七十二地煞。

其身份地位在佛国与天庭要说跟跟西王母分庭抗礼那也是丝毫不让。

后将自己坐骑引入佛国修炼,这金猪在修行的天赋上也是让人另眼相看,后佛祖封他法号净坛使者菩萨,管理十方信徒对佛门的供奉香火。

第四位他的法号斗战胜佛虽然鲜为人知,但他曾经的名号却是如雷贯耳,在妖族新一辈中也是声名显赫,号齐天大圣。

他的本体是一只猿猴,妖族四大王猴血脉之一灵明石猴,通变化,知阴阳,识天时,知地利,其手段神通移星击月不在话下。

而且混世四猴其身不属三界之内不在五行之中,且妖族历来出现过的前几代混世四猴都战力非凡,百战能胜。

故后来在这猢狲在如来座下证道成佛后封其斗战胜佛。

三百年多年前也是灵山法会上,恰逢如来二弟子金蝉唐玄奘入六道轮回修行十世,第十世功参造化道行圆满,每一世八十一年,只是第十世足足用了五百年。

后来金蝉子唐玄奘在法会这天回归灵山,在法会的第二阶段如来正与诸神辩法的时候,他赫然起身与如来论辩,起先并无任何意外,他两师徒二人有来有回,所说的都是佛门真意契合大道。

诸神听到妙处也频频点头受益良多,心里皆觉得佛陀如来十大弟子中的这二弟子金蝉有大慧根或许将来有望接下如来衣钵,执掌佛教。

如来本也觉得弟子此次入六道十世修行对他修行还是大有裨益,可后来金蝉子却显现本尊三丈金身,说此次修行还悟得二法希望与师尊辩之。

如来心中突然有阵不安,佛国上空突然六片魔气高悬,魔王波旬与座下五魔皆至,边上还有一位被人称为大自在天的、——湿婆。

魔与佛门本是死对头,可这次魔道来了五位大能却没有动手生事的意思。

不过下方前来参加盛会的人却是早已经心惊胆颤,在座的都曾或多或少听闻过这魔界几大魔头的名声。

有不少人已经准备离去,只是才发现这雷音寺的大殿空间早已经被几位佛祖在他们不知晓的情况下用结界封锁了起来。

这些佛门弟子有几大佛祖在这无所畏惧,可不代表若真是动起手来他们这些个不属于佛门的人也不敢指望几位佛祖与菩萨能顾得上他们这些个外人。就算有这心但这几位不请自来的魔主修为也不是盖的,魔界能与天界熬斗这么久这几位魔界大能也是功不可没。

但是几位魔主他们也没有妄动,只是悬浮在灵山上空戏谑朝如来说道:“释迦摩尼,这次我等来并没带魔众,无意跟你等杀斗,你说你的佛法,三界六道人人听得,不知道今日我等特意前来,能否有幸听你师徒二人这场辩法,我等也不入你灵山,就在上空待着就行。:”

如来没有在意,不动神色的说道:“想听就在上方待着吧。”

只是这时候他却睁开双目,古井无波的看着他殿下盘坐的二弟子唐玄奘。

这时候唐玄奘才说:“师尊有一道,名小乘,此道中佛法万千。师尊还有一宗,名净土宗,称入此宗永享极乐不堕轮回。弟子也有一道,名大乘,弟子也有一宗,名禅宗。

师尊小乘之法重解脱,传众生自身解脱之法,断除自身的一切烦恼,修万千法,超脱于生死之外。祸福自担、因果自负,没有回向,先渡自己。

弟子的大乘佛法认为,先渡他人福德同享,世世积累,有回向,解脱三界其他生灵,自身自然解脱。

师尊的道说教化,弟子像不得师尊这般高坛论教,弟子的道只有渡化。

师尊的道重戒律,弟子的道只发菩提心,尊慈航普度,其他皆是身外法。

师尊的道唯善念,善与恶相傍,恶灭则我教灭,恶存则我教存,永难成就圣人之道。

师尊的道宗旨是不轻传,弟子道的宗旨是亲传。”

听闻释迦摩尼佛问道,:”那何为你的第二法门:“

唐玄奘久久未语,最终说道:“弟子第二法可存在,也不存在:”

如来问:“怎么算不存在?怎样又是存在?”

:“师尊若同意我说的法,让弟子下凡间入六道,渡化众生脱离苦海,若众生可渡,弟子的第二法就不存在:”唐玄奘答道

如来看着这如今已经有莫大毅力支撑着敢于与自己论道的二弟子,不禁眉头微蹙说道:“那还是让诸佛与我一起来听听你的第二法吧”

唐玄奘听闻此话,身躯不禁一颤,眉宇间满是挣扎,他放下合十的双掌,额头贴着大雷音寺冰凉的地面,朝着他的师尊如来深深一拜。

但等他抬头的时候目光却从未有过的坚定。一字一句缓缓说

:“弟子第二法。

白骨红颜破,

菩萨不成佛。

无边众生誓愿杀;

无尽烦恼誓愿伐;

无量佛门誓愿灭;

无上佛道誓愿绝。”

玄奘话音刚落,他的金身却是发生了巨变,金身的一半开始破碎,一半佛像庄严,一半魔像狰狞。

整个大雷音寺出奇的安静,连萦绕在梁柱间的祥云都静止不动。

突然整座灵山像要坍塌了一样,地动山摇良久才平静下来,佛国根基因为被金蝉子最后所说一法而受损,同时如来的嘴角沁出一丝鲜血,他看着眼前弟子的模样没有说话。

因为魔道六位大能的到来,佛门四方护教迦南,帝释天领八部天龙,五百罗汉皆早已是来到灵山上空。只是魔道六位见此情形,看了眼下方大殿上的金蝉子一眼,说了一句:“有点意思”身形随即都化作黑烟消失在空气中。

天际传来他们桀桀桀桀的狂笑,:“如来你弟子说的不错,你的佛法,恶存即你存”

如来这时终于是脸上出现了怒气,原本放在膝盖上的手掌虚抬。在雷音宝殿的上面出现一个巨大的金色手掌,悬浮在唐玄奘的头顶。

手掌散发出的巨大威压在场很多修为较低的仙人直接承受不住,立马运转神通,只想此刻立马爆射出大雷音寺外。只是他们依旧没能冲出结界壁垒,身形像蚊子撞在玻璃上一样,只是幸好结界有着一股柔和之力,在他们撞上的时候及时拖住了他们。

一阵后怕的同时聚集在大殿的最外圈,看着大殿内议论纷纷。

——————————————————————

后来也只有少数人知道那日事件是如何结尾,金蝉子与为保他,替他与如来求情的斗战胜佛,南无金身罗汉菩萨,净坛使者菩萨,广力菩萨,皆是被如来一掌打入灵山底。没有法旨永不得出。

那年诸神与诸佛退去后,如来仰头望着天际,喃喃念道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以前有个小沙弥,未成佛时在深夜念经也曾发下过同样的誓愿。

后世尊端坐莲台往东而去,不知道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