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荞香和梁家庄的女人们香荞王金荞全文免费

小说:白荞香和梁家庄的女人们 类型:其他小说 作者:叶知瑜 角色:白荞香梁锋 简介:她们,为何会成为留守的人?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的时代背景下,整个社会日新月异,远离城市喧嚣的梁家庄的人们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呢?丈夫梁锋常年在外,白荞香嫁到梁家庄后如何经营自己的家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务工,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留守妇女,她们,在时代的洪流中,向阳而生...... 书评专区 我不想逆天啊:干,令人窒息,这...

点击阅读全文

第9章 百祟


端午节早上,天蒙蒙亮的时候,艳妮叫起了还在熟睡的荞香。这是要做什么呢?

艳妮拉着荞香,担着水桶,来到了河边。柳枝在初夏的微风中摇摇摆摆,最近没有下雨,河水清澈地可以看到里面各色各样的小石头。

两人折了几根柳枝,在河滩的高地上又拔了几把艾草,顺带担了两桶水回去了。

路上经过三爸家,看到门口的石榴花正开得艳,荞香就想折几枝。原来在白水湾的时候,荞香娘总喜欢在挂艾草和柳枝的时候挂几枝石榴花。两人正嘀咕着,大门吱呀一响,出来两个人:一个长相甜美,皮肤白皙的少妇;一个不高不矮,长相平平的男人。女的荞香早就见过的,男的却是第一次相见。这就是梁锋三爸家的女儿梁锦和上门女婿王长平。

艳妮看见荞香发愣,笑着问;“妹夫什么时候回来的?”

原来这王长平并不经常在家里,因为略微懂点医术,就走街串巷给人看病,几年下来,倒也把家里的生活维持得不错。

王长平回答说:“就前几天刚回来,想着要割麦了,庄稼忙,回来干点活。”

停了停,他对荞香说;“嫂子身上不方便就尽量不要太出劲,自己多注意点。”

“你走到哪儿都是大夫......”梁锦没好气地说。

“那你们这是去哪里啊?”荞香问。

“我们也是要出去折柳枝。”

“要不算了别去了吧,我们的分你们一些。嫂子还想要你家的石榴花呢。”艳妮着急回家看孩子,不想再拉家常了。

梁锦进屋拿了剪刀挑花开得艳的剪了几枝,并没有要两人的柳枝和艾草,说:“我们自己去折,不要你们的。”

荞香心里寻思:这是小两口是想一起出去呢,都说小别胜新婚,果然如此。

两人一路往回走,迎面遇见梁锋拉着架子车,和公公在后面推车,两人在正要去河边淘粮食。

“那我们去帮忙吗?”荞香问梁锋。

梁锋没有停下,说:“不用,你们回去做饭吧!”

荞香和艳妮拿了石榴枝,到了家门口,便将柳枝、艾草、石榴花枝都挂在门上,又在各个卧房也挂上了。

此时,婆婆申红玉早就起来了,给两个孩子穿戴整齐后,正坐在院子里在自己腿上搓“百祟”。

荞香看到婆婆用了桃红、柳绿、白色、深蓝等好几种颜色的丝线,把线摆整齐了放在自己的腿上,一只手拉住线头,另一只手使劲压着线在腿上一搓,便像拧麻花一样,几条线神奇地缠成一股花绳了。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梁家庄不仅话音和白水湾有很大区别,很多“老规矩”荞香到这里才了解了。

婆婆说:“人们戴上这个,主要是怕见到毒物呢。最主要的还是要防着长虫,戴个‘百祟’,长虫就不敢来了。”

荞香看着,不觉心动,也想要试试。婆婆看她有心要学,倒是乐意指点一二。

荞香搓的第一根没成个样子,松松散散的;第二根才勉强成了形,到第三根时,她配上了明黄的丝线,看起来很是显眼,大斌和二斌都抢着要最后一根。

荞香先把绳子按在大家手腕上比了比长短,在相应的位置打了结,又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婆婆喊孙子拿来了洋火,在线头上燎了一下,才给他们绑在手腕上,又给两人的脚脖子上也系上了。

剩下的几个大人每人戴一个,花绳刚好就用完了。

“艳妮,娃娃的凉圈呢?”婆婆见艳妮做好了早饭,想着吃完饭带孩子们逛一逛。

“娘,在呢!吃了饭我就给他们戴上,怕弄坏呢!”

“大斌现在长大了,戴上也不太像了,给二斌戴上就成了。”

“哎,知道了!”艳妮边舀饭边应声。

饭后艳妮拿出凉圈,也是和凉帽般正中间是一朵大牡丹花,旁边用弹簧缝了两条小鱼儿,遮额头的边上串着比豌豆小一些的白色珠子。与凉帽不同的是,凉圈只有三指宽,戴的时候比照孩子的头的大小把两头连起来缝一下,再戴上。

荞香此时看到凉圈,想起了二月二的时候来卖凉帽的女人兰花,正好端午这天逢集,就想去镇上逛一逛。反正这天不干农活,梁锋和爹娘吃了饭就是晒晒粮食,等到下午粮食晒好了才去磨面,妯娌俩也无事。

两人商议定后,饭后就赶紧带着两个孩子出发了。艳妮还是背了个背篓,一来万一小娃走不动了可以放背篓里背上,二来万一需要买什么,装在背篓里最是方便。

一路上,见到了附近几个村庄的很多小孩子都戴着凉圈,花花绿绿的,老成点的女人们边走路边讨论哪个孩子戴的凉圈上的花最好看,蝴蝶最生动,鱼儿像活的。

荞香听得认真,一一记在心里。

到了镇上,荞香给自己割了一米零五长的裤子布,又给梁锋割了二尺布做鞋面子;艳妮只给两个孩子各买了一双胶鞋底。

看着卖布人熟练地剪开布,撕拉一下,就割好了。荞香心里一动,就向他打听:“大哥,你知道卖针线活的兰花吗?”

卖布人点点头,说:“知道啊,她家就在街道上呢,你们找她的话从这里往前走,拐个弯就到了。”

两人听他这样说就知道兰花没有骗人,但荞香还是想去她那里看看。两人又问了一次路人,才找到了兰花的铺面。

店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没有多余的东西,中间放着一排柜子,摆放着几顶凉帽、凉圈,还有绣了花的鞋垫,还有几副枕头。也有用红布做成的鞋子,应该是准备要供奉给庙里婆婆的。

兰花看见她们,笑问:“你们是不是梁家庄的?我二月二时见你们了,记得深着哩!”

“嬢嬢记性真好,我们来看看你这里都收什么样的针线活。”

“基本上都收着呢,你们做了吗?”

“那倒没有,我家年前遭了火灾,家里紧张着呢,最近才想着买点针线回去做呢。”

兰花瞧着荞香的走路姿势,有点鸭子摆蛋的味道,就笑说:“哦,那你放心做嘛,好的话我就收了,不好的话你将来给自己娃娃戴也是挺好啊。”

荞香心想:这倒也是。荞香问了价格:绣花鞋垫最便宜;绣花枕头、不绣花的凉圈和红鞋子都是5元;有花的凉圈10元;凉帽最贵,因为最费心思和时间,至于具体价钱,要看手工做得怎么样。

出来后,两人带着孩子又回到了集场坝里,买了顶针、各色丝线,两坨黑、白的棉线;又割了二尺的确良的布,是用来包边的。荞香虽然不是很熟悉做凉帽这种复杂又耗费时间的针线,但自十岁起就陪着阿妈纳鞋垫,也算有底子了。艳妮却要比荞香懂得更多些,要准备什么,只听艳妮说就是了。只是艳妮拉扯两个孩子,伺候公婆,还要做庄稼,再要做点别的,也是不容易。

点击阅读全文